安徽省银行业协会 © 2021
皖ICP备05013364号-1
扫一扫scan

关注微信公众号

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安徽省银行业协会
电话:0551-62879580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杭州路2599号中国信达合肥后援基地1号楼西区7楼
安徽省银行业协会 © 2021
皖ICP备05013364号-1
| 网站访问次数统计:20609608
金融之舵 清风立骨—— 李葆华:一肩道义照古今

20世纪60年代以后,李葆华同志调入中央华东局任书记并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在安徽,他实事求是大力平反右派,坚持发展工农业,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日夜操劳,被人民亲切地称为“李青天”李葆华同志高度重视民主集中制建设,倾力维护安定团结大局。他一到安徽,就着重从三个方面开展政治工作。一是从发扬民主着手,加强民主集中制。二是从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矛盾着手,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三是从确定政策界限着手,分清大是大非,搞好甄别工作。在他领导推动下,当年底,安徽在此之前历次运动中受到错误批判和处分的中共党员和干部群众,绝大多数得到平反,党内民主生活得以恢复,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

李葆华同志大力推动发展农业生产,努力改善农民生活。他任第一书记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提出要继续把恢复和发展生产放在首位,逐步解决群众吃、穿、用的问题。对于农村生产关系,实行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生产体制,将农业生产的自主权下放到生产队,推动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实现了粮、棉、油产量的大幅增长,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李葆华同志大力推动调整和发展工业,为安徽的工业化奠定了重要基础。安徽的工业基础薄弱,李葆华同志到安徽工作的当月,就着手对449家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进行调整,开展以“提高质量、增加品种、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内容的增产节约运动。经过整顿,马鞍山钢铁公司、合肥重型机械厂、淮北煤矿、马鞍山火车轮箍厂和淮南化肥厂等一批大中型工业企业得到健康发展,成为安徽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为后来安徽工业化积蓄了能量,打下了基础。        

197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的春天彼时中国金融业百废待兴,69岁的李葆华临危受命,执掌人民银行帅印。这位曾为新中国水利奠基的“老水利”,毅然踏入陌生金融领域,肩负重建国家金融体系的重任。


执掌金融枢纽,心在万家灯火

以惊人的毅力投入工作,通宵达旦,伏案疾书,主持推动信贷体制改革,恢复银行信用功能,带领中国成功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为改革开放铺就坚实的金融基石。然而,就在他掌管国家“钱袋子”的同时,他的家中却简朴得令人动容。


陋室方桌映风骨

2000年,组织提出为他调换优越新居,他平静摆手:“住惯了,年纪大了,不折腾。”他始终蜗居在70年代的老房里。八平米的过道兼具客厅与餐厅,一张老式大方桌占去大半空间,人需侧身通行。最“时髦”的不过一个80年代单位发的木沙发,一半堆满书籍,一半叠着衣物。客厅墙上李大钊遗像两侧的对联无声昭示着信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恰是李葆华一生的精神路标。那份清贫,如同其父李大钊就义后所遗的唯一银元,无声折射两代人的铮铮风骨。

润物无声传家风
    其子李宏塔,主持民政厅分房工作四次,经手近二百套房屋,却始终蜗居六十平米旧屋。当组织按规定为他增配二十平米,他首先想到的是终于能给儿子一个独立空间。一辆旧自行车穿行合肥大街小巷数十年,省下的每一分钱悄然流向“五保户”漏雨的屋檐、福利院老人单薄的被褥——李大钊从工资袋里抽出银元资助青年的身影,穿越时空在血脉中无声重映。

无形遗产最丰饶

李葆华掌舵金融中枢,却安于陋室;位高权重,却心系苍生。离世时,未留下房产、存款,唯有一床旧被、一辆旧车、一套旧家具,以及无数温暖人心的善举。这些“贫瘠”的遗产,恰是最丰厚的传家宝。

在金融改革波澜壮阔的征程中,李葆华以清白之躯划下底线。他昭示世人:真正的富有,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舍弃多少;真正的权力,不在于为己谋利,而在于为民奉献。
李葆华家族三代人,以铁肩担起道义,用清贫铸就华章。

(浙商银行合肥分行赵婧雯)

电话:0551-62879580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杭州路2599号中国信达合肥后援基地1号楼西区7楼
安徽省银行业协会 © 2021
皖ICP备050133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