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公众号
张鹤腾,阜南新村人。明万历二十七年,广西乡试频发舞弊,朝廷急遣其任临时主考官。他推行新政整肃考纪,深孚众望。次年升户部郎中,执掌太仓银库时,清查出一万三千余两陈年积存余银,悉数归公。万历帝特赐银三百两,张鹤腾凛然抗旨拒收,“第一廉吏”之名遂成千古清响。其一丝不苟、廉洁奉公的职业操守,始终是金融从业者应恪守的职业本分。

张鹤腾于广西立规建制之举,是筑牢金融安全“第一道闸口”的古老回响。混乱的考场因公开透明的政策重归清明,恰如基层网点每日必守的“铁规矩”:从双人临柜、交叉复核,到每笔业务的授权留痕;从监控无死角覆盖,到现金区出入的严格管控。这些看似繁琐的条条框框,正是现代版的“考试政策”,确保每一笔业务都暴露于“阳光”之下,每一分钱都流转于制度轨道之中。银行员工深知,唯有以制度为基、流程为绳,才能如张鹤腾当年一般,在纷繁复杂的业务中守护住那份公信力,让客户安心,令风险却步。
张鹤腾于太仓银库“翻旧账、清积尘”的躬行实践,直指网点资金安全的命脉所在。尘封角落里的万两白银重见天日,映射着基层员工日复一日的“精细功夫”:柜员指尖清点钞票时不容毫厘之差,确保账实相符;会计人员紧盯久悬账户、清理系统挂账,不让一分钱成为“沉睡的资产”;运营主管定期查库、突击盘点的身影,正是对资金安全的执着守护。张鹤腾的“清点入库”,正是这种“于微尘中见真章”精神的古老注脚。银行基层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每一笔账目、每一枚硬币的清晰准确,都是对客户和国家财产最庄严的承诺。
而他面对御赐重金时的“抗旨不受”,更筑起一道横亘数百年而不朽的廉洁丰碑。这份在巨大诱惑前的岿然不动,正是每一位银行从业者灵魂深处必须筑牢的“防火墙”。银行员工直面金钱诱惑,客户出于感激的“小意思”,熟人为求便利地“打招呼”,甚至是系统漏洞可能带来的“操作空间”,都是对廉洁底线的无声叩问。张鹤腾连皇帝的赏赐都能毅然拒绝,当代银行人更当三省吾身:手中的权限是信任而非私器,经办的资金是责任而非利益。唯有如张鹤腾般坚守“慎独”之境,方能在金钱洪流中保持清醒,让“清廉”二字成为融入血脉的职业本能。
张鹤腾的清风守正,穿越时空,依然照亮着基层金融人的心路:以铁的纪律规范行为,以绣花的功夫守护安全,以冰壶秋月的情操砥砺品格。在平凡岗位上守护金融血脉的纯净与活力,这正是“第一廉吏”精神在新时代最深沉的回响。
(工商银行阜阳阜南支行 汪学森)